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39    次浏览
谭碧芳讲述了老一代华裔移民在天使岛移民监狱经历的辛酸故事。 谭碧芳讲述了老一代华裔移民在天使岛移民监狱经历的辛酸故事。南都纽约讯 华埠且林士果公共图书馆日前举办记录天使岛移民史诗集《埃仑诗集》的读书分享会,编著者之一、台山籍的谭碧芳现场讲述了老一代华裔移民在天使岛移民监狱经历的辛酸故事,并现场参与民众朗读书中诗歌。移民监狱发现华人移民诗歌20世纪初,在淘金潮的带动下,大批华人背井离乡来美国淘金,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想象中的金山银山,而是被关进旧金山湾天使岛移民监狱。在被关押期间,华人移民经历了体检、盘问和长时间的拘禁,同时法律上的排斥令郁郁寡欢且愤怒的移民们用中文在监狱墙壁上书写诗歌,以此发泄内心中的愤怒与不满,同时还有对家乡和家人的无比思念。这些情绪饱满的诗歌深藏在监狱的深处,直到1979年巡警威利(A lexander W eiss)在对已废弃的天使岛移民监狱巡逻时,发现墙壁上的中文诗歌,不顾上级的阻挠,将消息告知亚裔社区人士。最终在大家通力合作下保护了诗歌所在地,并有机会让它们重见天日。自筹经费完成诗歌出版《埃仑诗集—以诗歌记录天使岛移民监狱中的华人故事》(Island: Poetry and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nts on Angel Island,1910-1940)就在此时应运而生。说到诗集的诞生,编著者之一的谭碧芳表示:“当我们通过巡警得知监狱中的诗歌后,第一时间开始了保护诗歌的行动。当时我们立下目标,收集墙壁上的中文诗歌并翻译成英文,还走访当年被拘留的华人移民,记录他们口述的历史,希望我们收集的资料可以写下一本记录美国移民黑暗一页的书籍。”目前已是《埃仑诗集》的第二版,在谈到首版筹集工作时谭碧芳表示:“首版由工程师麦礼谦、作家秦小琴以及当时在图书馆工作的我在40年前开始收集资料。在收集过程当中我们很意外地发现自己也都是天使岛拘留者的后代。父母没有告诉过我们,是因为当时对非法移民的身份有所顾忌,不希望暴露自己。与此同时,在研究时我们认识了在天使岛被拘留过的移民余达明及郑文舫,感到庆幸的是,他们在30年代于天使岛期间,抄下了刻在墙上的近100首中文诗歌,就是这些诗歌和后来我们收集到的40个口述历史造就了首版《埃仑诗集》。”谭碧芳表示,首版诗集在出版时遇到了困难:“当完成首版后,联系了不少出版商,但他们不看好中国人写的诗歌的出版行情。于是我们自筹经费,在1980年完成了诗集的出版。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很快成为了美国研究亚裔及美国文学课程的范本,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并于去年完成了诗集的更新与增订。”现场当年华人移民被询问119个问题谭碧芳在读书分享会现场通过大量的图片与史料向到场民众展示了天使岛移民拘留站内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华人移民在其中遭受的不公平对待。谭碧芳多次拿位于纽约的爱丽丝岛与天使岛做比较。爱丽丝岛曾是移民入美的必经之路。至其于1954年关闭前,有超过1200万移民在经过体检及29个询问环节后入境,开始美国梦,仅有1%的移民被遣返。而作为华人移民首站的天使岛则严格执行排华法案,对华裔进行百般刁难。参与诗歌收集的余达明回忆,他在天使岛“最令人难忘的是,华人在天使岛遭受的偏见与歧视。白人警卫盯着我们,把我们像动物一样看待,不停地吼叫,尤其是在用餐时,更是歇斯底里。他们在审问时不断威胁我们,并且问没有任何道理的问题,而且侮辱我们。这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弱了,老美才会仗势歧视华人”。华裔移民陈有焕在14岁入境时,被连续拷问两日,询问了119个问题,最后因答错20个而被拘留。通过向劳工部长办公室上诉才在被拘留两个月后得以释放。谭碧芳在读书会上现场朗诵了6首华裔移民写下的诗歌,诗句中充满了历史传奇、文学典故、对于狱中生活的绝望和对于未来生活的渴望。其中一首诗歌当中写道:“从今远别此楼中,各位乡君众欢同。莫道其间皆西式,设成玉砌便如笼。”而来自台山的余姓移民也写下:“悲苦相连天相谴,愁人读作倚窗边。”情感丰富的七言古诗以简洁凄美的字句表达了华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在读书会最后,谭碧芳表示,目前有成千上万的非法移民生活在阴影当中,不少移民监狱的生活状况比当年的天使岛更恶劣。希望政府可以吸取天使岛的教训,建立适用于21世纪的新移民法案,不要让悲惨的历史重演。